名称
bèi liú lì bàng
背 瘤 丽 蚌
拉丁名:Lamprotula leai
蚌科 Unionidae
丽蚌属 Lamprotula
描述
贝壳较小。壳质甚厚,坚硬,外形呈椭圆形。壳面除前缘部、腹缘部和后缘部外皆布满瘤状结节,一般标本瘤状结节联成条状,并与后背部的粗肋相接成“人”字形。贝壳外形及壳面瘤状结节变异很大,有的标本外形前端短圆或者较长、较宽,壳面瘤状结节稍,排列分散,或者仅分布于背缘之下。
由于近年来纽扣、贝雕、螺钿工艺品的发展及育珠业的需要,大量利用背瘤丽蚌的贝壳,因此,人们进行无计划的滥捕,但蚌生长发育较慢,一般3-4年才能发育成熟,因而引起丽蚌资源的破坏,我国一些丰产丽蚌的水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急巢湖等,产量急速下降,同时,捕捞出的丽蚌个体也较小。应该引起注意,保护我国这一优良的贝类资源。
生境
背瘤丽蚌栖息于水较深,冬季水不干涸之处,水流较急或缓流,水质清澈透明的河流及其相通湖泊内,底质较硬,上层为泥层,下为沙底,或泥沙底或卵石底,甚至有的生活在岩石缝中,但一般多栖息于上层为泥层,下层为沙底的环境中。水质酸碱度7.0左右。冬季温度低时钻入泥中,可入4-5寸深,洞口为圆形。
本种生活史不明,但在4-5月时,在洞庭湖地区见有沉落于水底的出生黄色幼贝。它们以微小生物(原生动物、单鞭毛藻及硅藻等)及有机碎屑为食料。
分布
背瘤丽蚌为丽蚌属种产量大,分布广的一种较习见的种类。分布我国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及广西等省(区),特别在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省内的大、中型湖泊及河流内产量高。也分布在越南湄公河流域。为太湖常见物种。
价值
背瘤丽蚌壳质厚,坚硬,为制造珠核、纽扣及工艺品的主要原料。日本亦利用贝壳制作合成珍珠(假珍珠),日本的珍珠养殖业,所用的珠核主要依靠我国背瘤丽蚌的输入。贝壳亦作为中药珍珠母。肉可供人们食用。肉及壳粉可作为家禽及家畜的饲料。壳粉可作为奶牛催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