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课堂——间下鱵
发表时间:2022-03-25 12:00   浏览量:2373

编者按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中生物种类丰富。除了人们熟知的“太湖三白”,还有许多常见却鲜少提及的鱼类。今天生物小课堂就带大家走进太湖里的鱼类——间下鱵。


名称

jiān xià zhēn

间 下 鱵

拉丁名:Hyporhamphus intermedius

地方名∶针口鱼、泽鱼

古称∶角鱼


描述

1.形态特征

背鳍13~15;臀鳍15~16;胸鳍11~12;腹鳍Ⅰ-5;尾鳍15;侧线鳞46,纵列鳞49~51。鳃耙(8~9)+(19~20)。

体长为体高12.3~13.0倍,为头长 4.6~5.2倍。头长为吻长2.3~2.7倍,为眼径4.6~5.2倍,为眼间距4.6~5.2倍。

体细长,近圆筒形,尾部侧扁,背腹缘平直。头中大,前方突出。吻较短,略大于眼径。口小,平直。上颌短,三角形,其长为宽1.1~1.2倍。下颌针状延长,长于头长。两颌齿尖细,各2行,大多为单峰齿,仅下颌后部为3峰齿。眼大,上侧位。鼻孔大,位于眼缘上方,内具圆形鼻瓣,边缘完整,不呈穗状分支。鳃孔大。鳃耙细长,其长几等于鳃丝。

体被较大圆鳞,头顶、颊部、鳃盖及上颌三角部均具鳞。侧线低位,近腹缘,在胸鳍基下方具1分支,向上伸达胸鳍基部。

背鳍1个,后位,起点与臀鳍相对,或始于臀鳍第二鳍条上方。臀鳍与背鳍同形,基底略长。胸鳍上侧位,长于眼后头长。腹鳍小,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远,后端不伸达肛门。尾鳍叉形,下叶较长。

鳔细小,壁薄。消化道管状,约为体长之半。腹膜黑色。

体背侧灰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自胸鳍上方至尾鳍基有1条银灰色狭纵带。头背部、项部、下颌喙部、吻缘和尾鳍边缘均为黑色,余鳍浅色。

2.生长习性

为太湖的一种小型鱼类,体重仅2.5~5.0g;大者体长达150mm。平时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常在湖边沿岸、港湾和湖的敞水区成小群觅食。晚间有趋光性。杂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食水生昆虫和落水昆虫,也食大型枝角类、桡足类以及丝状藻类和水生植物碎屑,间或吞食小鱼。此鱼含脂肪较多,肉味尚佳,可供食用。在银鱼网、簖和各种小型网具中时有捕获,但数量不多,不形成专门渔业。


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及西太平洋日本、中国至澳大利亚近海沿岸。我国沿海及其河口区均产,也可进入淡水水域,为太湖常见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