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课堂——家燕
发表时间:2022-05-06 12:00   浏览量:1567

名称

家燕

拉丁名:Hirundo rustica

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燕科、燕属。

俗称:观音燕、燕子、拙燕。

英文:Barn Swallow

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

描述

https://birdsoftheworld.org

家燕是飞行最快的鸟类之一,属于燕科(Hirundinidae)燕属(Hirundo)。

1.野外鉴别

小型鸟类,全长 15.0~19.0 cm。上体蓝黑色而富有光泽。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口裂很深,嘴部须毛不发达。颜、喉和上胸栗色,下胸和腹白色。尾长、呈深叉状。

相似种金腰燕腰为棕栗色,下体有黑色纵纹,上胸和喉无栗色。

2.叫声

高音twit及嘁嘁喳喳叫声。

Aves urbanas. Golondrina común (Hirundo rustica)

1.形态描述

家燕雌雄羽色相似。前额深栗色,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两翼小覆羽、内侧覆羽和内侧飞羽亦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微具蓝色光泽,飞羽狭长。尾长、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特形延长,其余尾羽由两侧向中央依次递减,除中央一对尾羽外,所有尾羽内翈均具一大型白斑,飞行时尾平展,其内翈上的白斑相互连成“V”字形。

颏、喉和上胸栗色或棕栗色,其后有一黑色环带,有的黑环在中段被侵入栗色中断,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棕白色,也有呈淡棕色和淡赭桂色的,随亚种而不同,但均无斑纹。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黑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尾较短,羽色亦较暗淡。

2.大小描述

体重雄14-22克,雌14-21克;体长雄134-197毫米,雌132-183毫米;嘴峰雄6-9毫米,雌6-9毫米;翅雄101-121毫米,雌106-116毫米;尾雄68-112毫米,雌66-109毫米;跗蹠雄8-12毫米,雌9-12毫米。


生态

www.zhihu.com

1.常见种类

国内共有 4 个亚种:指名亚种下体白色无斑纹,普通亚种腹部颜色为奶白色,北方亚种为红栗色,东北亚种为淡黄褐色。

2.栖息环境

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村落附近,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

3.生活习性

家燕喜欢群居,在高空中滑翔,以昆虫为食,且仅在飞行时捕食昆虫。家燕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上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栖息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每日活动时间较长,据在长白山的观察,一般早晨4:00多即开始活动,直到傍晚7:00多钟才停止活动。其中又以7:00-8:00和17:00-18:00最为活跃,中午常作短暂休息。有时亦与金腰燕一起活动。

http://chinalnt.com/

2.繁殖方式

寿命10年左右,繁殖期4~7月。多数1年繁殖2窝,第一窝通常在4~6月,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多在6~7月,每窝产卵2~5枚。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繁殖活动,此时雌雄鸟甚为活跃,常成对活动在居民点,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栖于房顶或房檐下横梁上,并以清脆婉转的声音反复鸣叫。经过这种求偶表演后,雌雄家燕即开始营巢。有用旧巢的习性,特别是第二窝多用旧巢。有统计表明,老燕回旧巢率为47%,头年幼燕回旧巢率为16%。有的燕子竟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新巢筑好后一般不立即产卵,通常要间隔2~3天才产卵。在此期间雌雄亲鸟常栖于巢中休息和过夜,并有交配行为。

家燕大多在卵产齐后才开始孵卵,亦有未产齐就开始孵卵的。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4天。雏鸟通常在钝端 1/3处横裂破壳而出。雏鸟刚孵出时体重仅2g左右,体长约 32mm,全身肉红色,两眼和耳孔均未开裂,身上除两眼之间、头顶、肩和腰部有稀疏的淡灰色绒羽外,其他均裸露无羽,属晚成雏。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在雏鸟刚孵出的头一天,基本上是匍匐在巢中不吃不动,到第二天才张嘴接受亲鸟的喂食,到第四五天雏鸟身上开始长出羽轴,孵出7~8天睁眼,23天后出飞。

在育雏的头几天,主要是雄鸟喂食,雌鸟多留在巢中暖雏,或雌雄亲鸟轮流外出觅食和留巢暖雏,直到5~6天后,随着雏鸟的长大,食量的增加和体温调节能力的增强,雌雄亲鸟才同时外出觅食喂雏。据观测,家燕每天喂雏从5∶00开始,直到19∶00结束,长达14小时,喂食达180多次,其中以8∶00~11∶00、15∶00~18∶00时喂食最为频繁,一般每小时喂食频率为8~13次。每次仅喂1只,平均每小时每只雏鸟可喂2~3次。

https://zh.wikipedia.org/

雏鸟生长到20天以后,亲鸟喂食次数开始减少,并常站在房檐或附近电线上鸣叫,或来回飞行引诱雏鸟出巢。雏鸟也常站在巢边,或跃跃欲试地张开翅膀,做离巢前的准备。雏鸟出飞后的头一天,常常回到巢中休息和过夜,第二天开始则不再回巢。离巢的最初几天亲鸟仍给以喂食,而且不断用食物引诱雏鸟飞行,5~6天以后,随着出飞幼鸟捕食能力的增强,亲鸟才不再喂食。


分布

几乎遍及全世界。繁殖于北半球,冬季南迁经非洲、亚洲、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家燕Hirundo rustica 的世界分布

中国常见四个亚种,分布状况如下:

➢指名亚种Hirundo rustica rustica 繁殖于中国西北,常见于新疆和西藏西部;

➢普通亚种Hirundo rustica gutturalis繁殖于全国各省;

➢北方亚种Hirundo rustica tytleri 繁殖于黑龙江南部,北京,河北,山东,内蒙古东北部,云南,四川,贵州,江苏东部,上海,福建,台湾;

➢东北亚种Hirundo rustica mandschurica繁殖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


迁徙

家燕在我国均系迁徙鸟。由于亚种和地区的不同,有的为夏候鸟,有的为旅鸟,其中普通亚种在我国全境均为夏候鸟,少数还留在西沙群岛、海南岛和台湾越冬,为留鸟。北方亚种在我国基本上为旅鸟,少数在云南越冬。指名亚种和东北亚种分别繁殖于我国新疆和黑龙江,系夏候鸟。每年迁来我国的时间,随地区而不同,在河北、内蒙古中部和辽宁,春季最早4月下旬迁来,在黑龙江和吉林,最早5月初才迁来。据 1981年在长白山二道白河的观察,最早迁来日期是 5月7日。刚迁来时,数量较少,多成对或小群分批迁来,以后逐渐增多。秋季在 9月末 10月初即已开始南迁,有的则迟至 10月末才迁走。

食物是燕子迁徙的主要原因,燕子的飞行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以上。这里的南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南的地区,而往往是以赤道为分界线的南半球。

无锡地区常见为家燕Hirundo rustica gutturalis亚种。据武小华女士在无锡梁溪区2018-2022年期间的观察数据显示,一般3~4月份回锡,6~7月份南迁。


保护

在自然界,燕子应是与人类关系至为密切、最受喜爱的一种鸟,因此被称为“家燕”,好像它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家燕是全球性的迁徙鸟种,依赖人类建筑物营巢,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家燕还是爱沙尼亚和奥地利的国鸟。家燕也是我国人民最熟知和最常见的一种夏候鸟,分布广,数量大,也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家燕的习俗和传统,认为家燕来家筑窝会给家庭带来幸运,是一种带来福气和财运的吉祥鸟,因而不仅保护家燕,还常常为它们提供筑巢条件,从而使家燕得到繁衍、种群不断壮大。

但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些人怕弄脏屋子不让家燕在房上营巢,有的甚至捕食家燕,从煮烤麻雀转而煮烤家燕,从而使家燕的种群数量受到很大影响,过去家燕分布较多的地区,近来也很少见到家燕了。当前,家燕繁殖种群规模在欧洲总体保持稳定,在北美洲正在下降,而在亚洲的变化趋势尚不清楚。气候变化和农业集约化是影响家燕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前者表现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巢材和食物的影响,后者导致食物资源和适宜巢址减少。

江苏省苏州市浒墅关镇的燕巢密度在1998~2001 年下降了58%,整个苏南地区的燕巢数量较20 世纪80 年代初下降了55%。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然而,2018年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后,认为该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凯. 张萌萌,徐雨. 家燕种群变化趋势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 2019, 38( 5) : 587-593.
  2.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M]. 2017. 科学出版社. 228.
  3. 高炜. 中国东北地区鸟类及其生态学研究[M]. 2006. 科学出版社. 177.
  4.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M]. 2001.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39-42.

致谢

感谢朱家民博士在文献查阅方面的帮助,及武小华女士提供的无锡家燕的第一手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