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jīn yāo yàn
金 腰 燕
拉丁名:Cecropis daurica
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燕科、斑燕属
别名:赤腰燕
英文:Golden-rumped Swallow;Red-rumped Swallow
https://www.beautyofbirds.com/
描述
https://ebird.org/species/rerswa1
野外鉴别:外形和大小与家燕相似,体长16~20 cm。上体蓝黑色而具金属光泽,腰有棕栗色横带。下体棕白色而具黑色纵纹。尾长、呈深叉状。
相似种家燕下体无纵纹,腰无棕栗色横带,前额和喉呈棕栗色,明显与之不同,易于识别。
但本种和斑腰燕外形非常相似,野外鉴别困难,不过斑腰燕体型较大,腰部栗色较深,为深栗色,后颈无栗褐色领环,仍可与之区别。
https://www.wildlifeofkenya.com/
形态描述: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从前额、头顶一直到背均为蓝绿色而具金属光泽,有的后颈杂有栗黄色或棕栗色、形成领环,有的后颈微杂棕栗色,随亚种而不同。
腰栗黄色或棕栗色、不同程度具有黑色羽干纹,有的腰部黑色羽干纹不明显或几无纵纹,亦随亚种而不同。
尾长,最外侧一对尾羽最长,往内依次缩短,尾呈深叉状,尾羽为黑褐色,除最外侧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外翈微具蓝黑色金属光泽。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同色,其余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内翈羽缘稍淡,外翈微具光泽。
眼先棕灰色,羽端沾黑,颊和耳羽棕色具暗褐色羽干纹。下体棕白色、满杂以黑色纵纹,尾下覆羽纵纹细而疏,羽端亦为辉蓝黑色。
https://www.beautyofbirds.com/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暗褐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缺少光泽,尾亦较短。
https://www.beautyofbirds.com/
大小描述:体重雄18~30克,雌15~31克;体长雄155~206毫米,雌153~196毫米;嘴峰雄6~9毫米,雌6~9毫米;翅雄102~130毫米,雌109~131毫米;尾雄85~122毫米,雌78~122毫米;跗蹠雄12~14毫米,雌12~14毫米。
生态
常见种类:全世界计有12亚种,我国分布有4亚种∶指名亚种C.d.daurica,普通亚种C.d.japonica,青藏亚种C.d.gephrya,西南亚种C.d.nipalensis。
https://www.wildlifeofkenya.com/
生境习性:金腰燕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夏候鸟,主要栖于低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村庄、城镇等居民住宅区。常成群活动,少者几只、十余只,多者数十只,迁徙期间有时集成数百只的大群。性极活跃,喜欢飞翔,整天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村庄和附近田野及水面上空飞翔。
飞行轻盈而悠闲,有时也能像鹰一样在天空翱翔和滑翔,有时又像闪电一样掠水而过,飞行极为迅速而灵巧。休息时多停歇在房顶、屋檐和房前屋后湿地上和电线上,并常发出“唧唧”的叫声。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且主要吃飞行性昆虫。
繁殖方式:金腰燕在我国的繁殖期4~9月,随地区而不同。1年繁殖1窝或2窝,多数繁殖2窝。繁殖开始前它们常常成对在空中飞翔,或并排地站在房顶或房前电线上,雄燕常常反复不停地对着身旁的雌燕鸣叫,鸣声清脆婉转,雌燕亦常常跟着对鸣。经3~5天后雌雄金腰燕则双双飞到附近的河边、池塘、沼泽、湖泊、水沟等潮湿地上摄取泥土筑巢。
通常营巢于人类房屋等建筑物上,巢多置于屋檐下、天花板上或房梁上。筑巢时金腰燕常将泥丸拌以麻、植物纤维和草茎在房梁和天花板上堆砌成半个曲颈瓶状或葫芦状的巢。瓶颈即是巢的出入口,扩大的末端即为巢室,内垫以干草、破布、棉花、毛发、羽毛等柔软物。雌雄亲鸟共同营巢,每个巢需10~26天才能完成。喜欢利用旧巢即使旧巢已很破旧,也常常加以修理后再用。
每窝产卵4~6枚,多为5枚,第二窝也有少至2~3枚的。第一窝通常产卵5枚,最多6枚,最少3枚,产卵高峰在6月初至6月中旬。第二窝一般产卵4枚,最多5枚,最少2枚,产卵高峰在7月中旬至7月末。卵纯白色,个别有少许棕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9~23.5mm×13~15mm,重1.6~1.9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亦有在卵未产齐就开始孵卵的。
武小华女士提供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
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17±1天,据95窝414枚卵的观察,孵化率为83.3%,繁殖成功率为82.1%(赵正阶等,1985)。雏鸟孵出时体重仅1~1.6 g,比卵轻,体长35~40 mm,全身赤裸无羽,孵出6日后睁眼,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孵出23日龄时已能站在巢口张望,26日龄时出飞,在无干扰情况下可留巢到28日,留巢期26~28天。
分布
繁殖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南亚、东南亚越冬。江苏省全境分布,夏候鸟。
http://www.birdreport.cn/home/habitat/page.html
我国分布有4亚种∶
指名亚种C.d.daurica,眼后栗色向后颈扩展为不完整的棕栗色领环,栗色腰部无黑色纵纹或纵纹极不明显。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和吉林长白山;国外分布于蒙古北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外贝加尔和远东。
普通亚种C.d.japonica,后颈有完整的栗色领环,腰部栗色较暗,纵纹明显,下体棕白色,纵纹粗著。国内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及中部、华北,一直往南到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往西到甘肃东北部和四川,均为夏候鸟,部分在广东、福建为留鸟;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和印度北部。
青藏亚种C.d.gephrya,本亚种体型较大,翅长多在120mm以上,下体纵纹少而细,腰几无纵纹,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南部武山、西部兰州、宁夏、四川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昌都北部地区,均为夏候鸟。
西南亚种C.d.nipalensis,本亚种下体较淡,纵纹较细。国内分布于西藏昌都地区西南部和云南西部,夏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缅甸北部等地。
迁徙
金腰燕在我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迁来我国的时间随地区而不同。南方较早,北方较晚。东北地区5月初开始迁来,一直持续到5月中下旬。刚迁来时数量较少,以后逐渐增多。秋季南迁的时间多在9月末10月初,少数迟至11月末才迁走。
https://johnjemi.blogspot.com/
保护
种群状态与保护 金腰燕是我国常见的夏候鸟,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大,长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和保护,被认为是一种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它来家筑巢,并给它提供种种方便条件。
但近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人嫌它在房上筑巢拉得满地是鸟粪不卫生而加以驱赶和毁坏。有的甚至捕杀煎吃,因此近来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少地区也难见到踪迹。为了保护这一有益鸟类,有的省区已将它列入了地方保护鸟类名单。
主要参考文献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M]. 2001.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43-46.
鲁长虎.《江苏鸟类》 [M]. 2015. 中国林业出版社.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