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课堂——河蚬
发表时间:2022-04-29 12:01   浏览量:2099

编者按

我国的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除了常见的鱼类、藻类,还有一种生物叫——蚬。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以浮游生物为食料,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贝类。今天生物小课堂就为大家介绍河蚬。

名称

hé xiǎn

河 蚬

拉丁名:Corbicula fluminea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蚬科、蚬属。

别名:亚洲蛤Asian clam


描述

贝壳中等大小,呈圆底三角形,一般壳长30 mm左右,壳高与壳长相近似。两壳膨胀壳顶高,壳面有光泽,常呈棕黄色、黄绿色或黑褐色。壳面有粗糙的环肋。韧带短,突出于壳外。铰合部发达。左壳具3枚主齿,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具3枚主齿,前后侧齿各2枚,其上有小齿裂生。闭壳肌痕明显,外套痕深而显著。


生态

栖息于底质多为沙、沙泥或泥的江河、湖泊、沟渠、池塘及河口咸淡水域。河蚬常为底栖动物类群中的优势种群,能滤食大量藻类、细菌、细颗粒有机碎屑、大型有机分子和淤泥,其滤食作用可明显降低水体中悬浮物、总磷、总氮浓度和叶绿素a含量,加快水体自净,本身也可被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所食,是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重要的一部分。

太湖中的河蚬,一般生长周期是一年。主要包括繁殖期(reproduction stage),幼体期(larvae stage),幼年期(juvenile stage),成年期(adult stage)等4个阶段。繁殖期一般从5月份开始,6-7月达到高峰,其生物量往往一直快速增长至9月份,长成成熟个体,然后随着作为太湖的重要经济物种被捕获,生物量开始快速下降。


分布

河蚬的原产地为亚洲、非洲以及澳洲,大多在底质为砂、泥砂或砂泥的江河、湖泊、池沼中生活。20 世纪 20 年代,河蚬首次被发现于原产地外的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并先后于 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远播至美国大西洋沿岸、南美洲以及欧洲大陆各处。当前河蚬在世界各地的水域系统中均有存在,分布非常广泛,并成为其所在水域中重要的底栖动物类群。我国河蚬资源分布广泛,属于原产地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均是河蚬的重要栖息地。

无锡地区常见,太湖和五里湖均有分布。


价值

河蚬作为我国内重要的淡水经济贝类之一,其具有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氨基酸种类多、富含钙、铁等人体所必须元素、护肝、抗癌等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图源:https://m.ecook.cn/caipu/261322421


致谢

感谢上海海洋大学张瑞雷副教授在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业耀等. 中国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集. 2020. 北京: 科学出版社. 707-708.

2.王维开. 鄱阳湖河蚬资源评价及基于不同地理尺度的河蚬种群遗传学. 2020. 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吴丛迪. 洪泽湖河蚬繁殖特性及黑黄壳色遗传差异分. 2019.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Han Yong, Fang Hongwei, Huang Lei, Li Songheng, He Guojian, Simul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rbicula fluminea in Lake Taihu by benthic invertebrate biomass dynamic model (BIBDM).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9,409: 108730.